物业管理融入社区治理是大势所趋?

 ·  2021-02-19 19:13:18  ·  北京瑞铭安普科技有限公司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大考”,物业管理交出“高分答卷”,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2月4日,中国物业管理协会联合相关机构共同举办《城市社区治理调研——物业管理典型经验案例(2020)》(以下简称《案例》)报告发布暨智库云研讨会。会议邀请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物业管理协会相关领导,中国社科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社会治理领域专家,以及代表企业负责人,就物业企业参与城市社区治理建言献策,梳理推广物业企业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创新思路和经验举措,提升社区治理活力和效率。

 

《案例》显示,我国约有65万个城乡社区,涉及多方利益主体,一直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点和难点。作为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社区的平安和谐直接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物业管理具有“扎根基层、贴近业主、覆盖广泛”等特点,是新时期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切入点。

 

《案例》围绕党建引领社区共管、科技智慧手段应用、物业服务功能拓展、老旧小区物业延伸、智慧健康社区建设等主题,梳理了典型物业企业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举措和有效经验。

 

中国物业管理协会会长沈建忠指出,物业管理是新时期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切入点,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物业企业成为社区联防联控的主力军,为深化社区治理提供了有益经验和启示。

 

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彦平认为,社区的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水平。《案例》报告总结推广的物业管理参与社区治理先进经验模式,可供其他地区借鉴学习,带动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升。

 

当前,基层社会治理面临负担重、公众诉求多等难题。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杨宏山提出,与城市社区其他组织相比,专业化的物业企业具有效率高、机制活等优势。因此,在进一步推动社区赋权减负的同时,建议搭建社区议事平台,将物业企业、业主委员会、居民、社会组织等各方纳入进来,形成多方协商机制,调动各主体参与社区共建共治共享。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邓国胜认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互联网与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物业管理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也需要充分应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并借助技术创新,提升物业管理的效率与质量。

 

住建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村镇建设与人居环境处负责人赵华认为,创新物业服务模式、提升社区治理水平,需要厘清三方面关系:一是物业服务中公益性服务和市场性服务的边界;二是物业服务基本事项和非基本事项的职责;三是物业企业和其他社区机构组织的关系。

 

为此,专家建议,清晰界定物业企业与政府、社会的责任边界。对于物业企业承担社会性、公益性服务的职责,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推动物业服务形成良性循环,进而有效改善社区治理水平。

 

作为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社区的平安和谐直接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物业管理具有“扎根基层、贴近业主、覆盖广泛”等特点,是新时期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切入点。